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敦煌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敦煌版

六祖大師法寳壇經贊 —— 宋 明教大師契嵩

发布时间:2017-05-31 14:40:26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贊者,告也,發經而溥告也。《壇經》者,至人之所以宣其心也。至人謂六祖,篇内同。

    何心邪?佛所傳之妙心也。大哉心乎!資始變化而清浄常若。凡然,聖然,幽然,顯然,無所處而不自得之。聖言乎明,凡言乎昧。昧也者變也,明也者復也。變、復雖殊,而妙心一也。始釋迦文佛以是而傳之大龜氏,大龜氏相傅之三十三世者,傳諸大鑒,六祖謚號大鑒禪師。大鑒傳之而益傳也。

    説之者抑亦多端,固有名同而實異者也;固有義多而心一者也。曰血肉心者,曰緣慮心者,曰集起心者,曰堅實心者,若心所之心,益多也。是所謂名同而實異者也。曰真如心者,曰生滅心者,曰煩惱心者,曰菩提心者,諸修多羅其類此者,殆不可勝數。是所謂義多而心一者也。義有覺義,有不覺義;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別其正心也。方《壇經》之所謂心者,亦義之覺義,心之實心也。

    昔者聖人之將隱也,乃命乎龜氏教外以傳法之要,意其人滯迹而忘返,固欲後世者提本而正末也。故《涅槃》曰:“我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矣。”天之道存乎易,地之道存乎簡,聖人之道存乎要。要也者,至妙之謂也。聖人之道,以要則為法界門之樞極,為無量義之所會,為大乘之椎輪。《法華》豈不曰“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華嚴》豈不曰“以少方便,疾成菩提”?要乎,其於聖人之道,利而大矣哉!是故《壇經》之宗,尊其心要也。

    心乎若明若冥,若空若靈,若寂若惺。有物乎?無物乎?謂之一物,固彌於萬物;謂之萬物,固統於一物。一物猶萬物也,萬物猶一物也。此謂可思議也。及其不可思也,不可議也,天下謂之玄解,謂之神會,謂之絶待,謂之默體,謂之冥通。一皆離之遣之,遣之又遣,亦烏能至之,微其果然獨得,與夫至人之相似者,孰能諒乎?推而廣之,則無往不可也。探而裁之,則無所不當也。施於證性,則所見至親;施於修心,則所詣至正;施於崇德辯惑,則真妄易顯;施於出世,則佛道速成;施於救世,則塵勞易歇。此《壇經》之宗所以旁行天下而不厭。彼謂即心即佛,淺者何其不知量也。以折錐探地而淺地,以屋漏窺天而小天,豈天地之然乎?

    然百家者,雖苟勝之,弗如也。而至人通而貫之,合乎羣經,斷可見矣。至人變而通之,非預名字,不可測也。故其顯説之,有倫有義;密説之,無首無尾。天機利者得其深,天機鈍者得其淺。可擬乎?可議乎?不得已況之,則圓頓教也,最上乘也,如來之清浄禪也,菩薩藏之正宗也。論者謂之玄學,不亦詳乎?天下謂之宗門,不亦宜乎?

    《壇經》曰“定慧為本”者,趣道之始也。定也者,静也。慧也者,明也。明以觀之,静以安之。安其心,可以體心也。觀其道,可以語道也。“一行三昧”者,法界一相之謂也。謂萬善雖殊,皆正於一行者也。“無相為體”者,尊大戒也。“無念為宗”者,尊大定也。“無住為本”者,尊大慧也。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夫妙心者,戒定慧之大資也。以一妙心而統乎三法,故曰大也。“無相戒”者,戒其必正覺也。“四弘願”者:願度,度苦也;願斷,斷集也;願學,學道也;願成,成寂滅也。滅無所滅,故無所不斷也;道無所道,故無所不度也。“無相懺”者,懺非所懺也。“三歸戒”者,歸其一也。一也者,三寳之所以出也。“説摩訶般若”者,謂其心之至中也。般若也者,聖人之方便也,聖人之大智也。固能寂之,明之,權之,實之。天下以其寂,可以泯衆惡也。天下以其明,可以集衆善也。天下以其權,可以大有為也。天下以其實,可以大無為也。至矣哉,般若也,聖人之道,非夫般若不明也,不成也。天下之務,非夫般若不宜也,不當也。至人之為,以般若振,不亦遠乎?“我法為上上根人説”者,宜之也。輕物重用則不勝,大方小授則過也。“從來默傳分付”者,密説之謂也。密也者,非不言而闇證也,真而密之也。“不解此法”,而輒“謗毀”,謂“百劫千生斷佛種性”者,防天下亡其心也。

    偉乎,《壇經》之作也!其本正,其跡效,其因真,其果不謬。前聖也,後聖也,如此起之,如此示之,如此復之,浩然沛乎,若大川之注也,若虛空之通也,若日月之明也,若形影之無礙也,若鴻漸之有序也。妙而得之之謂本,推而用之之謂跡,以其非始者始之之謂因,以其非成者成之之謂果。果不異乎因,謂之正果也。因不異乎果,謂之正因也。跡必顧乎本,謂之大用也。本必顧乎跡,謂之大乘也。乘也者,聖人之喻道也。用也者,聖人之起教也。

    夫聖人之道,莫至乎心。聖人之教,莫至乎修。調神入道,莫至乎一相止觀。軌善成德,莫至乎一行三昧。資一切戒,莫至乎無相。正一切定,莫至乎無念。通一切智,莫至乎無住。生善滅惡,莫至乎無相戒。篤道推德,莫至乎四弘願。善觀過,莫至乎無相懺。正所趣,莫至乎三歸戒。正大體,裁大用,莫至乎大般若。發大信,務大道,莫至乎大志。天下之窮理盡性,莫至乎默傳。欲心無過,莫善乎不謗。定慧,為始道之基也。一行三昧,德之端也。無念之宗,解脱之謂也。無住之本,般若之謂也。無相之體,法身之謂也。無相戒,戒之最也。四弘願,願之極也。無相懺,懺之至也。三歸戒,真所歸也。摩訶智慧,聖凡之大範也。為上上根人説,直説也。默傳,傳之至也。戒謗,戒之當也。夫妙心者,非修所成也,非證所明也;本成也,本明也。以迷明者復明,所以證也。以背成者復成,所以修也。以非修而修之,故曰正修也。以非明而明之,故曰正證也。至人暗然不見其威儀,而成德為行藹如也。至人頹然若無所持,而道顯於天下也。蓋以正修而修之也,以正證而證之也。於此乃曰罔修罔證,罔因罔果。空鑒叢脞,競為其説,繆乎至人之意焉。噫!放戒定慧,而必趨乎混茫之空,則吾未如之何也。甚乎含識溺心而浮識,識與業相乘循諸響,而未始息也。

    象之形之,人與物偕生,紛然乎天地之間,可勝數邪?得其形於人者,固萬萬之一耳。人而能覺,幾其鮮矣。聖人懷此,雖以多義發之,而天下猶有所不明者也。聖人救此,雖以多方治之,而天下猶有所不醒者也。賢者以智亂,不肖者以愚壅,平平之人以無記惛。及其感物而發,喜之,怒之,哀之,樂之,益蔽者萬端,曖然若夜行而不知所至。其承於聖人之言,則計之博之,若蒙霧而望遠,謂有也,謂無也,謂非有也,謂非無也,謂亦有也,謂亦無也。以不見而却蔽,固終身而不得其審焉。海所以在水也,魚龍死生在海而不見乎水。道所以在心也,其人終日説道而不見乎心。悲夫!心固微妙幽遠,難明難凑,其如此也矣!

    聖人既隱,天下百世雖以書傳,而莫得其明驗。故《壇經》之宗舉,乃直示其心,而天下方知即正乎性命也。若排雲霧而頓見太清;若登泰山而所視廓如也。王氏以方乎世書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斯言近之矣。《涅槃》曰“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中間五十年,未曾説一字”者,示法非文字也,防以文字而求其所謂也。曰“依法不依人”者,以法真而人假也;曰“依義不依語” 者,以義實而語假也;曰“依智而不依識”者,以智至而識妄也;曰:“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者,以了義經盡理也。而菩薩所謂即是宣説《大涅槃》者,謂自説與經同也。聖人所謂四人出世,即四依也。護持正法,應當證知者。應當證知,故至人推本以正其末也。自説與經同,故至人説經如經也。依義依了義經,故至人顯説而合義也,合經也。依法依智,故至人密説變之通之而不苟滯也。示法非文字,故至人之宗尚乎默傳也。聖人如春,陶陶而發之也。至人如秋,濯濯而成之也。聖人命之而至人效之也。至人固聖人之門之奇德殊勳者也。

    夫至人者,始起於微,自謂不識世俗文字,及其成至也,方一席之説而顯道救世,與夫聖人之云為者,若合符契也。固其玄德上智,生而知之,將自表其法而示其不識乎?殁殆四百年,法流四海而不息。帝王者,聖賢者,更三十世求其道而益敬。非至乎大聖人之所至,天且厭之久矣,烏能若此也。予固豈盡其道,幸蚊虻飲海亦預其味,敢稽首布之,以遺後學者也。


(取自《鐔津文集》卷三。另《嘉興藏》等本《六祖壇經》卷首有載)

上一条新闻:六祖法寳記敘 —— 宋 吏部侍郎郎簡下一条新闻:六祖壇經後敘——宋 周希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