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敦煌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敦煌版

惠能和尚傳——南唐 招慶寺靜、筠二禪德

发布时间:2017-05-31 14:40:26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第三十三祖惠能和尚,即唐土六祖,俗姓盧,新州人也。父名行瑫,本貫范(原作“氾”字)陽,移居新州。父早亡,母親在孤,艱辛貧乏,能市賣(原作“買”字)柴供給。偶一日賣(原作“買”)柴次,有客姓安,名道誠,欲買能柴,其價相當,送將至店。道誠與他柴價錢。惠能得錢,却出門前,忽聞道誠念《金剛經》。惠能一(原作“亦”)聞,心開便悟。惠能遂問郎官:“此是何經?”道誠云:“此是《金剛經》。”惠能云:“從何而來,讀此經典?”道誠云:“我於蘄州黃梅縣東馮母山禮拜,第五祖弘忍大師今現在彼山説法,門人一千餘衆。我於此處聽受大師勸:道俗受持此經,即得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説,宿業有緣。其時道誠勸惠能往黃梅山禮拜五祖。惠能報云:“緣有老母,家乏欠闕,如何拋母,無人供給。”其道誠遂與惠能銀一百兩,以充老母衣糧,便令惠能往去禮拜五祖大師。惠能領得其銀,分付安排老母訖,便辭母親。

    不經一月餘日,則到黃梅縣東馮母山禮拜五祖。五祖問:“汝從何方而來?有何所求?”惠能云:“從新州來,來求作佛。”師云:“汝嶺南人,無佛性也。”對云:“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師曰:“新州乃獦僚,寧有佛性耶?”對曰:“如來藏性,遍於螻蟻,豈獨於獦燎而無哉!”師云:“汝既有佛性,何求我意旨?”深奇其言,不復更問。自此得之心印。既承衣法,遂辭慈容。

    後隱四會、懷集之間,首尾四年。至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南海縣制旨寺遇印宗。印宗出寺迎接歸寺裏安下。印宗是講經綸僧也。有一日,正講經,風雨猛動,見其幡動。法師問衆:“風動也?幡動也?”一個云:“風動。”一個云:“幡動。”各自相争,就講主證明。講主斷不得,却請行者斷。行者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講主云:“是什摩物動?”行者云:“仁者自心動。”從此,印宗迴席座位。正月十五日剃頭,二月八日於法性寺請智光律師授(原作“受”字)戒。戒壇是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置也。嘗云:“後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梁末有真諦三藏於壇邊種菩提樹,云:“一百二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説法。”師果然於此樹下演無上乘。

    至明年二月三日便辭,去曹溪寳林寺,説法化道,度無量衆。師以一味法雨普潤學徒,信衣不傳,心珠洞付。得道之者,若恒河沙,遍滿諸方,落落星布。

    時神龍元年正月十五日,則天、孝和皇帝詔大師云:“联虔誠慕道,渴仰禪門,詔諸山禪師集內道場。安、秀二德,最為僧首。朕每諮求法,再三辭推云:南方有能和上受忍大師記,傳達摩衣為信,頓悟上乘,明見佛性,今居韶州曹溪山,示悟衆生,即心是佛。朕聞如來以心之法,付囑摩訶迦葉,如是相傳,至於達摩,教被東土,代代相承,至今不絕。師既禀受,並有信衣,可赴京師設化,緇俗歸依,天人瞻仰。故發遣中使薛簡迎師,願早降至。”大師表曰:“沙門惠能,生自邊方,長而慕道。叨承忍大師付如來心印,傳西國衣鉢,受東山佛心。伏奉天恩,發中使薛簡詔惠能入內。惠能久處山林,年邁風疾。陛下德包物外,道貫萬邦,育養蒼生,仁慈黎庶,恩旨彌天,欽仰釋門。恕惠能居山養疾,修持道業,上答皇恩及諸王太子。謹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惠能頓首頓首,謹言。”

    時中使薛簡啟師云:“京師禪師大德教人要假坐禪,然方得道。”師云:“內心悟道,豈在坐也。故經云: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不解我所説義。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諸法空故,即是如來。畢竟無得無證,豈況坐耶!”薛簡曰:“弟子至天庭,聖人必問。伏願和尚指授(原作“受”)心要,傳奏聖人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照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云:“道無明闇,明闇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薛簡曰:“明譬智慧,闇喻煩惱。學道之人若不用智慧照生死煩惱,何得出離?”師云:“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故。以智慧照煩惱者,是二乘人見解。有智之人,終不如此。”薛簡曰:“何者是大乘人見解?”師云:“《涅槃經》云: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別;無別之性即是實性。處凡不滅,在聖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常住,恒而不變,名之曰道。”簡曰:“師也説不生不滅,何異外道説不生不滅?”師云:“外道説不生不滅,將生止滅,滅猶不滅。我説不生不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中使欲得心要,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時薛簡聞師所説,豁然便悟,禮師數拜。曰:“弟子今日始知佛性本自有之,昔日將謂太遠;今日始知至道不遥,行之即是;今日始知涅槃不遠,觸目菩提;今日始知佛性不念善惡,無思無慮,無造無作,無住無為;今日始知佛性常而不變易,不被諸境所遷。”中使禮辭大師,遂持表至京。時當神龍元年五月八日。

    後至九月三日,迴詔曰:“師辭老病,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浄名託疾,金粟闡弘大教,傳諸佛心,談不二之法,杜口毗耶,聲聞被呵,菩薩辭退。師若如此,薛簡傳師指教,受如來知見:一切善惡都莫思惟,自然得入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朕積善餘慶,宿種福因,值師之出世,頓悟上乘佛心第一。朕感荷師恩,頂戴修行,永永不朽。奉磨納袈裟一領、金鉢一口,供養大師。”其後敕下賜額中(原作“重”)興寺及新州古宅造國恩寺。

    師每告諸善知識曰:“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汝等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者,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不取不捨,不念利益,不念散壞,自然安樂,故目此名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道場,即是浄土,此之名為一行三昧。如地有種,能含藏故,心相三昧,亦復如是。我説法時,猶如普雨,汝有佛性,如地中種,若遇法雨,各得滋長。取吾語者,决證菩提;依吾行者,定證聖果。吾今不傳此衣者,以為衆信心不疑惑,普付心要,各隨所化。昔吾師有言,從我後,若受此衣,命如懸絲。吾以道化,不可損汝。汝受吾法,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

    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師説此偈已,乃告衆曰:“其性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浄,亦無諸相。汝莫觀浄及空其心。此心本浄,亦無可取。汝各努力,隨緣好去。”

    有人問曰:“黄梅意旨何人得?”師云:“會佛法者得。”僧曰:“和尚還得也無?”師云:“我不得。”僧曰:“和尚為什么不得?”師云:“我不會佛法。”

    雲大師拈問龍花:“佛法有何過,祖師不肯會?”花云:“向上人分上,合作摩生?”進曰:“向上人事如何?”花云:“天反地覆。”龍花却問雲大師。大師云:“一翳不除,出身無路。”進曰:“除得一翳底人,還稱得向上人也無?”雲大師曰:“横眠直卧有何妨?”

    六祖見僧,竪起拂子,云:“還見摩?”對曰:“見。”祖師拋向背後,云:“見摩?”對云:“見。”師云:“身前見?身後見?”對云:“見時不説前後。”師云:“如是如是,此是妙空三昧。”

    有人拈問招慶:“曹溪竪起拂子,意旨如何?”慶云:“忽有人迴杓柄到汝,作摩生?”學人掩耳云:“和尚。”慶便打之。

    爾時大師住世説法四十年。先天元年七月一日,別諸門人:“吾當進途,歸新州矣。”大衆緇俗啼泣留連大師。大師不納,曰:“諸佛出世,現般涅槃,尚不能違其宿命。況吾未能變易,分段之報必然之至,當有所在耳。”門人問師:“師歸新州,早晚却迴?”師云:“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問其法付誰?師云:“有道者得,無心者得。”又曰:“吾滅度後七十年末,有二菩薩從東而來,一在家菩薩同出興化,重修我伽藍,再建我宗旨。”師言訖,便往新州國恩寺。飯食訖,敷坐披衣。俄然異香滿堂,白虹屬地,奄而遷化。八月三日矣。春秋七十六,當先天二年。達摩大師傳袈裟一領,是七條屈眴布,青黑色,碧絹為裏,並鉢一口。中宗(當為憲宗)勅謚“大鑒禪師”、“元和靈照之塔”。

    癸丑歲遷化,迄今唐保大十年壬子歲,得二百三十九年矣。浄修禪師讚曰:

    師造黄梅,得旨南來,奚因幡義,大震法雷。

    道明遭遇,神秀遲迴,衣雖不付,天下花開。

(《祖堂集》卷二。正文括弧內是編者所加的校注)

上一条新闻:唐韶州今南華寺惠能傳——宋 贊寧下一条新闻:大鑒禪師碑--唐 劉禹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