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悟因缘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悟因缘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发布时间:2016-11-18 10:47:16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文/净慧长老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过程当中,反复要去对治的,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每个人都差不多,不过是有些人妄想多一点,有些人昏沉多一点。妄想多或昏沉多,与年龄有关,与身体有关。年轻力壮的人往往昏沉多;年老体衰的人往往妄想多,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就是初用功的人妄想多;久用功的人,心静得下来,昏沉多。
  
  对治的方法,就是止和观。妄想多,用止来对治;昏沉多,用观来对治。怎么止呢?停止,不打妄想。怎么观呢?觉察,不要让它睡觉。止和观,是定和慧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妄想多了,用定的方法;昏沉多了,用慧的方法。定和慧,是对治昏沉与妄想的根本方法。对于用功夫深一点的人,那就不是把定和慧分开,而是同时在用,用止的时候观在其中,用观的时候止在其中。对治昏沉,同时也就对治了妄想;对治了妄想,同时也就对治了昏沉。两种方法对治两种毛病,不能截然分开,也没有先后次第。不过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有所侧重。
  
  怎样用止(定)的方法去掉妄想呢?在心态上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因为妄想一起来,起心去对治,往往是妄上又加妄。总是像这样用一个妄想除另一个妄想,除一个妄想又起另一个妄想,念头总在生灭不停地翻涌,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何时有个了期呢?古代的祖师告诉我们:不要起心去遣除妄想。你起心去遣除妄想排除妄想,那本身也是一个妄想。妄上加妄,头上安头,不但没有停掉妄想,反而增加了妄想。妄想从哪里来?妄想从分别来。分别什么东西呢?世界上的一切事,无非两大类,所谓“凡情”、“圣解”,就这两类。修禅定用功夫,往往我们有一个心,说我要了生死,要从凡夫的位置跨越到圣贤的位置。你的这个心好不好呢?从人生的努力方向来讲,这个心应该说一点也没错,但是从用功夫来说,有趋向的心还是妄想。
  
  赵州和尚在开始用功的时候,向他的师父南泉普愿请教如何是道。南泉和尚回答说:“平常心是道。”赵州进一步问:“如何趣向道?”如何靠近、走近道?南泉告诉赵州:“拟向即乖。”你想靠近道,老早就错了。平常心在什么地方?平常心就在当下,你从来没有离开过道,你又想去接近道,本身就错了。赵州和尚进一步地问:“不拟争知是道?”我不接近道,怎么晓得那种境界就是道呢?南泉和尚说:“道不属知,也不属不知。”就在这一言之下,赵州和尚豁然开悟。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起心对妄,就妄上加妄。当下息却分别心,当下就返妄归真。返妄归真,跟舍迷归悟一个样,它是没有距离的,一切都在当下。有距离,真和妄就是两件事。实际上真和妄是一件事,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一点距离也没有。有距离,烦恼就不能转变为菩提,迷失的生命就不能转变为觉悟的生命。迷失的生命和觉悟的生命,是一个生命。
  
  所以修行这件事,有意去做很重要,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少走弯路,更加有助于从理上去明白,从事上去落实。所谓叫“理上悟,事上修”,或者叫“理上明,事上行”。只有认清了方向,找到了道路,才不会走错路。世俗上讲理论与实践,知与行,佛教是“信、解、行、证”。信在首位,从信生解,从解起行,由行得证,这个修行的次第非常科学。在正式用功的时候,需要把凡情圣解抛开;但是在刚刚进入的时候,一定要明理。有信有解,然后才有行有证。从禅宗的根本来讲,信、解、行、证已经是多余的事。那是次第法门,不是顿超法门。在祖师门中,没有那么多规矩,没有那么多闲家具。它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什么呢?直截了当地叫你认识自己是佛,叫你承当你自己就是佛。承当了以后,按照佛的标准、佛的要求去做,就行了。直指就是这么直截了当。
  
  但在今天的环境下,佛法衰微,人心不古。即使按照信、解、行、证的次第进入佛法也不容易,何况直指呢?所以这两种途径因人而异。大多数人可以根据信、解、行、证次第法门来修,极个别的上根利智之士可以根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进入修行的境界。能够直接地领会契入,就无所谓妄想不妄想,一切都转变了。只要根本上转变了,枝枝节节的问题也就随着转变了。根本的转变就是心的转变,当下一念心就是佛心,与佛祖同一鼻孔出气,还有什么真真妄妄呢?一切都消融了,一切都转变了,“一真一切真,一佛一切佛,一了一切了”。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法门,最殊胜,但是难度最大。一方面成佛最容易,另一方面也最容易造成失误。如果不是真的见道了,用不上,见道了还要用得上才是真的见道。在什么地方用得上呢?就是我第一天讲的,在无私无欲、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牵无挂,这上面用得上,就是真的。在这个地方用不上,那就是口头禅而已。
  
  所以用功、修行、止妄、除昏沉,都要真真实实地去做。理虽顿悟,事要渐除。对于道理,只要明白了,那很容易;但是烦恼要对治,要一点点地消磨,所以事要渐除。修什么呢?还是修这两个东西:除妄想、治昏沉。妄想代表贪和嗔,昏沉代表痴。对治的总根子总烦恼就是三毒,三毒具体表现在做功夫上,就是妄想和昏沉,或者说掉举和昏沉。我们起心动念哪一念不是在三毒当中呢?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嗔就是痴,只有把三毒烦恼去掉,修行才能成就。
  
  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在什么地方?所谓净心在妄中,当下一念,妄心转变,当下就是净心。烦恼若歇,歇即菩提。道在当下,净在妄中。不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一切都现成。明白这个道理,每一念的观照就非常亲切,就会想到一切都本自具足,不要向外驰求。向外驰求是越求越远,坐在家中找家,就是迷失的表现。所以在用功的时候,不要起心遣妄,遣妄之心也是妄。妄想本来没有根,只要不分别,自然无妄。分别什么呢?分别凡情圣解。只要凡圣情尽,妄想自除。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一切现成。希望每个人时时刻刻观照此心,回光返照。一切都本自具足,不要向外驰求。

上一条新闻:如何不受外界影响,而静下来?下一条新闻:凡事都要“留一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