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悟因缘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悟因缘

生命中的至高心境

发布时间:2018-10-30 14:27:18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生命中的至高心境 
图片来源:资料图

 禅的风范具备了“突破”的精神,它与心理治疗各家流派的技术不同,它讲究的是一种治疗的“意境”以及治疗者内心中的“境界”。

 
    把西方的心理疗法与东方的禅以及艺术很好地融合起来的是日本著名心理治疗师霜山德尔。日本是个生活节奏快、心病和精神病多发的国家。因此,日本也是个心理疗法大师名家辈出的东方国度。说到心理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心境:
 
    (1)自灯明。心理治疗者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初看是当然之理,实际上却很困难。不少治疗者治得了别人的心病,却医不好自己的心病。诚然,各人有各人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就像下棋、打球一样,各人有各人的套路,每个“选手”都自信满满地上场,然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现象却经常发生。
 
    宋代的茶陵郁禅师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夺。” 我们要从这种受外界左右和干扰的黑暗中解放出来,只有点亮自己的心灯。禅者是清醒的“自灯明”者,他对自己有足够清醒坚定的认识,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这个意思。
 
    (2)施无畏。心理治疗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生悲剧,甚至是宿命的无奈、难逃的结局,使人感慨,使人畏惧,令人悲叹,发人深思。患者需要同情、关怀和援助,“关爱的语言具有回天之力”。如果治疗者没有一种人生的勇气,他也会支撑不住或是退缩不前。
 
    禅中所谓“施无畏”,是指施与一方、接受一方以及在双方之间接受的事物,这三者若是在无我无心的境地中进行,方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施乐道。佛经上说:“三轮空寂的布施。”布施有三种,即持有财物者对贫困者的施财,已先觉真理的先辈把法,即真理施与后来者的施法,以及施与他人无畏心、不动心、安详心的施无畏。
 
    (3)待机性。无论是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对治疗师来说,心理治疗是一种人生旅途上的“伴侣”。在这种“走一程”的行云流水的彷徨中,旧的种种过去烟消云散,新的风景就在眼前。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万万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治疗师和患者之间所发生的“治愈力”,在“理解与被理解”中萌生。治疗师要给患者充分的时间,去自由地、宽裕地愈合其受伤的心。“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诗句很美,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能够做到的人很少。治疗师要让患者从“怨”到“恕”,就要采用像禅师们教育弟子时用的“细雪的方式”—一场静柔飘落的大雪,它覆盖在麦田上,等到春天一点点地融化,一层层地渗入到植物的根系,是一种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果是山洪暴发,疾风骤雨,则不仅对植物产生破坏作用,还容易造成灾害。
 
   心理治疗师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在治疗中患者会有沉默不语的时候,不少治疗师性格焦躁,会沉不住气,想急于打破这种静默,实际上缺乏了一种治疗的意境,或者说禅的境界。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禅宗
 

上一条新闻:金色莲花下一条新闻:降低幸福沸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