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悟因缘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悟因缘

一心不乱成为多少人的迷失园

发布时间:2018-09-19 13:59:31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一心不乱成为多少人的迷失园 
图片来源:资料图

 《阿弥陀经新解》第五章第六节:往生净土与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念佛功夫深浅的标志,是佛陀给予的能达到往生程度的修持标准。
  一心不乱:内心的专注
  《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修持净土法门的人,如果能一心系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达到一日乃至七日不等的一心不乱的境界,那么就会在临终的时候,内心清明毫不颠倒,蒙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由于没有经过特殊的心灵训练,在临终的时候,病苦交煎、四大分离,大都是在痛苦及混沌的状态中撒手人寰。即使修持念佛的人,若信愿不足,以散心念佛,也很难心不颠倒自在往生。所以佛陀在经典中提出了一项具体修炼的目标,那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
  什么是一心不乱呢?是指内心通过佛法的训练,而达致的一种高度专注的能力。窥基的《阿弥陀经疏》说:“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正如《四十二章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能够把心猿意马控制在股掌之中,就象把阳光集中在一点,那么就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虽然做到在临终保持心不颠倒需要很多因素,但内心的专注能力,是甚为主要的因素。
  若以三学划分,一心不乱属于特殊定学。经文中虽然提到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的层次,但一心不乱有多种层次,从九住心的专注一境、未到地定、初禅乃至各种奢摩他和三摩地,都属于一心不乱。那么经典所要求的一心不乱到底最低的底限是哪种层次,就颇费考究了。
  一心不乱的内涵辨析
  在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中,将经文中的一心不乱解释为无漏智慧,笔者颇不以为然。《要解》根据天台宗的哲学观点,认为一心不乱有两种,即事一心和理一心。即使较低层次的事一心也必须断见思烦恼,这最起码相当于小乘圣者的境界,而理一心则相当于大乘初地菩萨的境界。如此说来,普通的众生如何达到呢?这是把纳入定学范畴的一心不乱提升到慧学的高度,并不符合净土宗原义。
  在《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中说,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则可往生;唐·玄奘大师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一日乃至七日系念不乱。因此,无论是否成就念佛三昧,只要令心系念阿弥陀佛及极乐国土,而不散乱,则是一心不乱的最低要求。至于必须断天台宗所说的见思乃至无明烦恼才能称为一心不乱的说法,我们在任何净土宗经典中都找不到这样的含义。
  净土宗是三根普被的法门,这点被历来高僧大德所认同。而断见思无明烦恼者定是圣人,因为只有见道以上的大小乘圣者才能断见思无明烦恼,这也是历来高僧所承许的一致观点。如果说必须断见思等烦恼才是一心不乱,那无异于说只有圣者才能往生净土,这个观点是任何净土宗及各宗思想所不能容忍的。
  既然在《阿弥陀经》以及净土典籍中都提倡要一心不乱、一向专念、系念不乱是往生的要素,是指平时要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还是说在临终能保持一心不乱即可呢?通常来说,如果能在平时达到一心不乱,则临终保持心不颠倒并不困难。如果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平时都妄念纷飞、心难安定,那如何保障在疾病缠身四大分离的临终能够心不颠倒呢?所以力求在平时的修持中达到一心不乱才是稳妥的方式。
  当然,从经典及具体事例来说,也存在平时并未达到一心不乱,但临终却心不颠倒、一心念佛并往生的情况。这种极个别事例,是由于他们过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所以能够在临终碰到善知识、一心念佛。就像在佛陀时代,弟子们听到佛陀讲法,当即获得各种成就,这是因为他们过去世的资粮已经完成,此生只是画龙点睛而已。对于资粮不足的人来说,即使勤修数十年,亦未必可以达到一心不乱,何况指望临终那点恐惧无奈的时光呢?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禅宗

上一条新闻: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在读别人,别人也在读你下一条新闻: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