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宗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宗文化

神秀北宗禅法

发布时间:2018-03-23 15:02:21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神秀北宗禅法

 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有的一个流派,不但印度没有这类学说,中国佛教流派中也属独树一帜。

  学术界一贯认为禅宗弘忍以后,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慧能为代表,北派以神秀为代表,时称“南能北秀”。南派禅法弥漫天下,著作流传广泛。北派禅法,只有少数北派禅宗大师的碑铭中保留一些言论记录,且语焉不详,很难看到它的学说派禅宗,北派显得十分浅薄,似乎没有达到禅宗的全貌。如果按照南派禅宗提供的资料来论述北禅法的起码水平。最明显的莫过于《坛经》记录的《传法偈》。据说,五祖弘忍出了题目,要弟子们回答,考验他们理解是否正确。神秀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昕了神秀偈,认为神秀没有把道理讲透,便另外作了一首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两首偈语,经过《坛经》及各种南派禅宗的传播,几乎成了南北两宗分别高下的凭证。我曾有文章专门辨析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这两首偈,也不尽可信,神秀偈可能是慧能一派编造的[1]。现在只谈神秀的禅法。

  “神秀[2](605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人……至蕲双峰山忍禅师所,受得禅法。禅灯默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出文记,后居荆州玉泉寺。大足元年,召入东都,随驾往未二京教授。

  则天……问神秀禅师曰,所传之法,谁家宗旨?答曰:禀薪州东山法门。问:依何典语?答曰: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味。

  则天曰,若论修道,更不过东山法门。以秀是忍门人,便成口实也。……神龙二年逝,遗嘱三字云“屈曲直”。[3]寿百余岁,赠大通禅师。”(《楞伽师资记》)

  神秀是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他的学说不但耸动京洛,后来名满天下。宗密认为神秀是“息妄修心宗”,不无根据。神秀的思想中有“修心”、“心为万法之源”的观点。为了使心不受外界干扰,教人排除外界干扰,内净其心,这也是达摩以来的一贯方法。

  神秀著作,已失传。据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曾提到,神秀著有《观心论》。近在敦煌发现手抄本《观心论》,文中基本观点可以代表神秀宗旨。

  神秀是弘忍以后的又一重要流派,可惜后来受慧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据唐人张说《大通禅师碑》,神秀宗旨是:

  “专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趋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捧奉《楞伽》,递为心要。”

  只靠张说的上述介绍,还不足以说明神秀思想。北宗禅的首领,应当有他的独到的见解和号召群众的一些主要言论。幸好敦煌手写佛典文献中还保留了一部分材料,其中有几种可以代表神秀一系的禅法。敦煌本《菩提达摩观心论》及《绝观论》等著作,借用达摩的名义,阐述北宗禅的一些主要思想。[4]

  禅宗以不立文字相标榜,各种抄本中,文字有歧异,详略有出入,各个流派的传教人根据各自的理解在禅宗的大方向、总体系范围内有所发挥。研究禅宗与研究其它宗派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研究法相宗,一字一义必须搞清楚,否则难以理解。对禅宗文献资料,则不能一字一句地抠字眼,而是要把握其总体脉胳,用禅宗的思维方法来探究禅宗,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它。

  现在以《无心论》、《观心论》、《绝观论》等写本进行剖析,从而考察其确立时期北宗神秀一系的概貌。北宗禅提出“无心论”:

  “假如凡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闻终目闻,由为无闻,闻亦无;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

  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静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无心论》题为《释菩提达摩制》,《敦煌》S.296)

  “无心”是从扫除执著的观点提出的,这是大乘佛教破除法执的一种教人方法。无心不是一切皆无,一片空无。他的“无心”即教人不起执著心,破除执著心,才可以体验真心。

  “我尚不起布施心,何况惺贪心?我尚不起持戒心,何况触犯心?我尚不起忍辱心,何况杀害心?我尚不起精进心,何况懈怠心?我尚不起禅定心,何况散乱心?我尚不起智慧心,何况愚痴心?我尚不起天堂心,何况地狱心?我尚不起慈悲心,何况毒害心?我尚不起清静心,何况秽浊心?我尚不起饶益心,何况劫夺心?”(《大乘北宗论》,《大正藏》卷85.1282)

  一切心不起,乃是无心,教人不要计较世俗的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得失。所谓不计较,不是不分是非得失,而是要超脱是非得失。不脱世俗心,就不能超脱世俗的忧乐,即不得解脱。它说:

  “忧从心忧,乐从心乐,若忘于心,何忧何乐?”

  “有文有字,名曰生死,无文无字,名日涅槃;有言有说,名曰生死,无言无说,名曰涅槃;有修有学,名曰生死,无修无学,名曰涅槃;有智有慧,名曰生死,无智无慧,名曰涅槃。”

  又说:

  “断烦恼名曰生死,不断烦恼名曰涅槃;见解脱名曰生死,不见解脱名曰涅槃;见涅槃名曰生死,不见涅槃名曰涅槃;厌世间名曰生死,不厌世间名曰涅槃;乐大乘名曰生死,不乐大乘名曰涅槃。”(《大正藏》卷85.1282)

  北宗认为:

  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故《维摩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外道。又《法鼓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架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大正藏》卷85.1270页,《敦煌抄本》S.296)

  关于心性问题,神秀一派提出安心和息妄心的主张:

  “云何名心,云何安心?

  汝不须立心,亦不须强安,可谓安矣。

  问曰:若非心念,当何以念?

  答曰: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

  凡有所得,即有虚妄,圣无所得,即无虚妄。

  无心即无物,无物即天真,天真即大道。

  息妄心:

  “众生妄想,云何得灭?

  答曰:若见妄想及见灭者,不离妄想。

  夫言圣者,当断何法?当得何法而云圣也。

  一法不断,一法不得,即为圣也。

  不断不得,与凡何异?

  答曰:不同。一切凡夫妄有所断,妄有所得。

  凡有所得,圣无所得。然得与不得,有何异?

  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虚妄。有虚妄故,即论同与不同,无虚妄故,即无不异。

  答无异者,圣名何立?

  答曰:凡夫之与圣人,二俱是名。名中无二,即无差别。上一条新闻: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下一条新闻:趣谈禅门宗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