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宗观修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宗观修

禅、禅定、禅宗 

发布时间:2018-03-01 16:52:09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禅”是“禅那”的略语,梵文为Dhyana,巴利文为Jhana,英文译为Zen。自中国唐代以来,“禅”汉译意思有“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用现在的话来说,禅,即指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一种特定的观察对象,以佛教义理的正确思维,尽力排除外界各种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和干扰,以便达到弃恶从善,使本体心性获得绝对自由的目的。

  就禅的本源来讲,禅并非佛教独创。早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之前,禅已在古代印度广为流行。到佛教成立后,只是援用禅作为佛教的一种主要修持方法。

  据19世纪在印度莫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古城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章中,发现刻有瑜伽坐冥想的神像,说明早在印度河流域文明时代就已经有瑜伽的实践。后来瑜伽便成为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度各种宗教徒修习的方法。

  从“抑止心的作用”意义上说,“瑜伽”(Yaga)同“禅”是同义语,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在印度吠陀时代,被婆罗门奉为经典的《奥义书》中就说:

  让感官和意识的注意力,

  转移到心上,

  你,就能乘梵天之舟,

  振奋起精神,

  渡过恐怖之源的水流。

  在原始佛教的《经集》(Suttanipata)中也有这样的话:

  抑制自己的意志,向内反省思维,守住内心,不让它外鹜……

  要学会独自静坐……圣者的道是孤独的起居生活,只有孤独,才能领略生活的乐趣。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最初的译经者将“瑜伽”译之为“道”,这与当时把佛教混同于“黄老之术”不无关系。到了东晋时期,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到中国传禅数之学,才将“瑜伽”译为“禅”。

  中国佛教常把“禅”和“定”合称为“禅定”。那么,什么是禅定呢?

  所谓“禅定”,从广义上说,是指专注一境,思想集中,心不散乱,这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但须认真去做,并持之以恒。狭义上讲,禅定特指佛教僧侣的宗教思维修习,即“坐禅”。此外,就是指佛教“戒、定、慧”三学之一的“定学”,即通过凝神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对佛性的悟解。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说: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能获以下10种利益:(1)安住仪式;(2)行慈境界;(3)无烦恼;(4)守护诸根;(5)无食喜乐;(6)远离爱欲;(7)修禅不空;(8)解脱魔;(9)安住佛境;(10)功德成熟。

  禅宗,以“禅”命宗,重在“修心”、“见性”,主张以“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但不限于静坐凝心,专注观境的形式。又因为禅宗的参究方法以彻见本体心性为主旨,所以又称为“佛心宗”。相传在南朝梁普通年间(520~526),印度僧达摩渡海来华传“二入四行”禅法,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中国僧慧可从达摩得法并获《楞伽经》四卷,后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然后慧能因示法偈开悟,得弘忍衣法,主张“顿悟”,开创南宗禅,影响深远。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因示法偈不契,北上开创北宗禅,主张“渐悟”,但门庭寂寞。

  后来,以六祖慧能的著名弟子南岳怀让为代表,经数传形成伪仰宗和临济宗。慧能的另一著名弟子青原行思,又经数传形成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以临济宗和曹洞宗流传的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又形成黄龙派、杨岐派。这就是禅宗史上所称的“五家七宗”。


  

上一条新闻:禅与生活体验  下一条新闻:禅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