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憨山大师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憨山大师版

憨山大师的禅净调和论与念佛禅法门

发布时间:2017-04-10 16:21:01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憨山大师的禅净调和论

   与念佛禅法门

    黄国清

 圆光佛学研究所兼任讲师

慈光禅学学报 第二期

 

 


 

 

提要:

    憨山大师是明末著名的禅师,除了禅法的传授之外,亦对初机者劝修净土法门,依请法者的根机利钝而调整教法。他对禅与净土采取折衷调和的态度,透过「唯心净土」思想为理论依据,强调两种法门皆为了悟一心的修证方法,可说是一位禅净同归论者。此外,对于当时禅门盛行的参究念佛公案,他也积极提倡,经常向禅人开示实践的方法。这是一种将称名念佛与公案参究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行法,大师特别重视这个法门,并有个人深厚的实修体证,他的法语集中对此行法的实践次第有详细的解明,是后人了解参究念佛禅法的极佳资料来源。

 

目次

一、前言

二、禅与净土的调和

三、参究念佛法门

四、结论

一、前言

    禅与净土,可说是明代佛教修证方法的主流,而且「禅净双修」亦为此时期的重要倾向。[1]然而,每位祖师所主张之禅净调和论的内容不尽相同,欲对明代禅净融会思想有较全面的理解,最佳的方式就是一一考察当时重要祖师的观点,进而了解其间的相承关系与同异之处。由于憨山大师在明末的重要地位,且具有甚强的理论叙述能力,故本文对其禅净调和论与念佛禅法门的探讨,实为了解晚明禅净融会思想的重要一环。

    憨山大师虽是一位禅者,但除了禅法的传授外,对于初机的学佛者,亦劝修净土法门,依请法者的根机利钝而对教法有所调整。他对禅与净土采取折衷调和的态度,透过「唯心净土」思想进行深层的会通。此外,参究念佛公案是在大师之前已流行于禅门的参究法,大师特别重视这个法门,屡屡向请法者开示「念佛审实公案」的实践次第与解开禅人修行上的疑问,因而在法语集中留下了详尽的说明文字,是后人了解此行法的重要文献。

 

二、禅与净土的调和

 

    参禅与念佛两种行法,本来在中国分途发展,也曾经相互批驳,后来逐渐交融,形成禅净双修的观念。唐代慈愍三藏慧日对当时逐渐盛行的禅宗加以论难,提倡禅与念佛并修。唐末五代禅家法眼宗嗣永明延寿着《万善同归集》,极力主张禅净双修。之后,禅净双修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倾向。[2]明代佛教一般是处于衰微的状态,但于晚明曾有过一次复兴,莲池(云栖株宏)、紫柏(达观真可)与憨山三位大师为当时的法门龙象。三大师中,莲池大师偏重念佛,有念佛不妨碍参禅之说:

参禅虽得个悟处,傥未能如诸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报身,必有生处。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花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然则念佛不惟不碍参禅,实有益于参禅也。[3]

    虽言「念佛不碍参禅」,却也说与其生在人世接受明师的指导,不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足见在其观念中仍以念佛为重。

稍后于莲池大师的紫柏大师达观真可,可说是一位十足的禅者,他站在禅的立场来看待净土念佛。[4]一般人以为念佛法门易而参禅看教难,大师的看法则非如此:

此来佛法大患,患不在天魔外道,患在盲师资七大错耳:……三者,以为念佛求生净土易而不难,比之参禅看教,唯此着子最为稳当。我且问你:净土染心人生耶?净心人生耶?半净半染人生耶?全净心人生耶?若染心人可生净土,则名实相乖,因果背离。若半染半净人生者,吾闻古德有言:「若人临终之际,有芥子许情识念娑婆世,断不能生净土。」若全净心人生者,心既全净,何往而非净土,奚用净土为?如是以为念佛一着子能胜参禅看教,岂非大错![5]

极力述说念佛法门成就的困难度,绝不下于参禅看教。念佛毕竟是当时盛行的法门,因此,紫柏大师也会向请法者开示念佛的方法,只是他的方法常结合了禅的修证:

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惧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6]

强调念佛必须达于一心不乱,于死生境上获得自在,与禅的修持境界有很大的交集。紫柏大师的念佛思想,讲求以破去对身心之执着的心来念佛,[7]最终不在众生心外觅佛,不在娑婆世界外求净土。[8]

    憨山大师的态度可谓居于莲池、紫柏两大师之间,既鼓励初机学佛者念佛求生净土,亦从深层意义上来会通禅净。徐颂鹏研究憨山大师的生平与思想,论及他的净土思想时,认为可方便地分成两个层次:「首先,是较为现实与大众化的层次,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中心;其次,是较为唯心和习禅者的层次,以念佛作为公案参究的一种。」[9]憨山大师对参禅与念佛法门的差别,有清楚的认识:

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10]

    参禅要离一切妄想,反之,念佛则用净想来转换染想,以达成心灵的净化。世人妄想纷飞,所以念佛之法如同以毒攻毒,以楔出楔,较参禅的方法容易成就。参禅看话头是明心见性最为直捷的道路,但憨山大师以世人根钝及其它因素,强调念佛、参禅兼修最为稳当:

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钝,又无古人死心;一以无真善知识决择,多落邪见,是故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11]

因参禅难悟,加上不易获得修行功深之禅师的指导,所以主张禅净双修,与紫柏大师认为净土非易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南禅宗的顿悟法门主张无念、无住、无相,《六祖坛经》中阐述的净土是一种纯粹的「唯心净土」,[12]憨山大师是一位修行功深的禅师,所以在教导学佛者专心净业,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之余,亦不忘引进「唯心净土」的思想,以提升他们的修行层次。于<示优婆塞结社念佛>一文中,大师顾虑到前来请法的十数字居士领解不深,尚未达到学习「进修自度」工夫的阶段,所以教以「念佛三昧」的修行法,让他们「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最后则强调:

然佛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茍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13]

若了达一切唯心所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就在当下的清净心中,不必向外远求,所念的佛即是「自性弥陀」,所求的净土即是「唯心极乐」。念佛念到极致,不仅了知生死如梦,即使曾一心追求过的净土也如同幻梦:

是知一念信心,即开佛知见,一切佛土,应念现前,故诸佛净土,皆从金刚心地建立。禅人果能了知此法门,从此向前,日用头头,一切运为,明明了知,皆从自心流出,则法法皆为净土真因。更能将一声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心心不昧,念至动静无二,寤寐如一,则现前步步皆踏净土,宝地经行,即此身心,已坐莲华胎中。直至临命终时,才舍此身,即花开见佛,如从梦觉,始知生死如梦,净土如幻,一念之间,永居不退。[14]

念佛能够达于一心不乱,则心中了了分明,一切语默动静皆与清净的自心相应,此时形同身在净土。臻于此种修行境地,净土是否真实存在已不重要,甚至了悟到「净土如幻」,始为最真实的觉悟。

憨山大师所处的晚明时期,是以参禅和念佛为主要修行法门的时代,也是一个积极会通禅净的时代,对他而言,「唯心净土」思想正是沟通两者的重要础石。他在<示慧镜心禅人>一文中指出:

上一条新闻:第一页下一条新闻:六祖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