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4 10:34:56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来源:资料图
普愿(748-834),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人。9岁时跪请父母同意他出家,投奔密县(今属河南省)大隈山大慈禅师学习禅道。他刻苦勤勉,守志不渝。从事劳作,手足出茧,长出冻疮,也毫不顾惜。深得大慈法师的喜爱。大历十二年(777),时普愿30岁,至嵩山会善寺,受具足戒。研习《四分律疏》。后游历讲筵,学《楞伽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观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经籍。后投江西洪州开元寺马祖道一学习禅法。贞元十一年(795)挂锡池阳南泉山,填塞谷地,砍伐山木,建造佛寺。他披着蓑衣,戴着笠帽放牛,有如牧童。砍除山上荆棘,烧草种粮,过着自给自足的清修生活,不离开南泉山达30年。他所建的寺院称“南泉禅院”,人称他“南泉禅师”。也因姓王而称王老师。
太和初年(827),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廉使陆亘、原池阳太守都知道南泉禅师独行世人,是四方法眼,遂与护军彭城刘济一起恭请他下山说法,师事礼拜。不逾两年,僧侣奔赴门下达数百人之多。太和八年(834)示寂,享年87岁,僧腊58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