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宗大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宗大德

雪峰义存禅师

发布时间:2017-07-12 14:50:13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雪峰义存禅师.jpg
来源:资料图

       雪峰义存祖师(822~908年),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出生,到梁太祖开平二年五月二日圆寂。师法号义存,“雪峰”是他弘扬禅法所住的山名。义存俗姓曾,讳勉,生于泉州南安县。对于他的父母家世,史书并没有记载,只是说他的家族世代信佛。据《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以下皆称《雪峰碑铭》)载: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志。可以说义存的家庭是个佛教家庭,从其祖父以来,就一直和僧人有着相当的交往,并且对佛教思想有着相当的认识,所以能于俗世之中,清净淡泊,操守高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义存,自然受到了佛法的熏陶,这是他出家学道的原因之一。
   
   义存生来就不吃荤腥,在乳抱之中,“闻钟梵之声,或见幡花像设”,必定流露出欢喜之色。据《祖堂集》卷七《雪峰传》说他“戏不群游,于识环之年居然异俗”。由此看来,义存生来喜佛,不乐世俗所乐,不求世俗所求,行为语言皆异于人,年少而有出尘之志,这是他出家学道的原因之二。于是在他九岁的时候,就请求父母,要出家学道,因为他的父母特别珍爱他,又觉得他年纪尚小,所以没有答应。这样又过了四年,至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义存十二岁,跟随他的父亲朝拜莆田玉涧寺,玉涧寺住持庆玄律师,道行高洁,是一位持律大德。义存见到庆玄律师,即为他的德操所折服,于是拜倒在地说:“真乃我师也!”庆玄律师见他弘志聪颖,于是收留他为童子,随侍左右。义存随侍庆玄律师足有六年之久,到了开元三年(838年),义存十七岁,才依庆玄律师落发,法号义存。《雪峰碑铭》说他“淳朴贞古,了与流辈异”。
   
   义存二十四岁的时候,正值唐武宗会昌(845年)灭法,沙汰僧尼,义存便束发改换儒服隐居山林,到福州芙蓉山参谒宏照禅师(《祖堂集》谓圆照大师),宏照(也就是灵训大师,为马祖道一之嗣)禅师见而奇之,认为他不同俗流,故留他在左右服侍,义存也深服其德,这是义存由持律转向学禅的开始。《祖堂集》谓“有若冥契,蒙圆照大师询而摄受”。也就是说他蒙宏照大师开示而有所悟契,从此在修行上更提高了一步,并在芙蓉山得到宏照禅师的器重,道业日增。从这里看,义存从庆玄律师处前后共依止了十三年,在芙蓉山期间,又值会昌灭法,所以也是深居简出,这么长久时间持戒修禅,不但为他后来明心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后来重视戒律的禅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经历了会昌法难,也为他后来农禅并重和简单朴素的山林生活提供了思想源泉。
   
   会昌禁佛使佛教受到极大打击,会昌六年(846年),武宗去世后,汰佛之令也宣告解除。宣宗于大中元年(847年),告诏天下,恢复佛教。义存遂再次落发出山,并礼宏照禅师为师。大中三年(849年)义存二十八岁,北游吴、楚、梁、宋、燕、秦等地,往幽州(治所今在北京西南)宝刹寺受具足戒。大中七年(853年),义存三十二岁,开始游方求道,遍历名山,唯参禅宗诸德。《祖堂集》载“自是不寻讲肆,唯访宗师,遍历法筵”。说明义存从此不再求学义理,专心参访禅宗向上玄机,以期明心见性。他自己曾作偈曰:“昔年曾许郁多罗,直至而今未动梭。此日且随云水去,谁能待得鸭成鹅?”
  
   此是义存在修行和思想上由教义转向禅宗某些方面最有力的说明。郁多罗,即是僧人所披的三衣之一,为七条袈裟,也是清净福田衣,这里义存用它来代表我们人人本具的清净本心。义存认为,自己多年以来的愿望就是要明了自己的本来心地,透脱生死之门,可是拖沿到今天也没有向自己心内求证佛法,只知拘泥于文字义理,向外驰求,蒙昧本心光明。不如从今日开始,且放下对文字经教的思索探求,参访明师,从实际生活中来体悟本心更觉轻松自然,如果不把自己从文字和思维的窠臼中解脱出来,什么时候能明心见性,识得本来风光呢?义存的这种思想转机,不但为他自己的心地开启了大门,而且也为禅宗的发展蕴育了种子。从此他走上了禅宗的道路。于是,他便同岩头全豁禅师和钦山文邃禅师为友,一路同行,来到江南,遍参诸禅德。其间曾三次到舒州投子山参访大同禅师(青原系第五代),九次到瑞州参访洞山良价禅师(青原系第五代)。义存在洞山处作饭头,一日,正在淘米,洞山便来试他.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什么?”师遂覆却米盆。山曰:“据子因缘,合在德山。”洞山良价从与义存的问答语句中,感到彼此机缘不相契合,义存的风格与自己的接机方法不同路,但却和德山宣鉴禅师(青原系第五代)的风格相近,因此便指导他往参德山宣鉴。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义存四十岁,离开洞山前往湖南武陵(治所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德山宣鉴处寻问禅法。才见德山便如故人相似,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义存便问:“从上宗乘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起来打之云:“道什么?”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意思是说,吾人本来面目,象我这样的人还能悟彻吗?德山起来便打他一棒,义存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第二天,义存请益禅法,德山才明白地告诉他,本来面目,佛性妙理,不由语言文字,不由思维推理,离言绝相,所以我实在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因为一经表达,它就不是本来的样子了。义存听了便省悟自性本真,“此时豁然,如桶底脱相似”,但还只是“桶底脱相似”,虽通达了自性,并没有通达自性的全貌。
   
   咸通六年(865年),义存四十四岁,与岩头同辞德山,至澧州(治所澧阳,今湖南澧县)鳌山镇,始彻底明心见性,得悟生死。其得悟因缘,据《雪峰义存禅师语录》卷上载:后与岩头至澧州鳌山镇,阻雪,头每日只是打睡,师一向坐禅。一日,唤曰:“师兄!师兄!且起来。”头曰:“做什么?”师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个汉行脚,到处被他带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头喝曰:“!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个七村里土地,佗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师自点胸曰:“我这里未稳在,不敢自谩。”头曰:“我将谓尔佗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语话。”师曰:“我实未稳在。”头曰:“尔若实如此,据尔所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尔证明,不是处与尔划却。”师曰:“我初到盐官,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头曰:“此去三十年,切忌举着。”(师曰)“又见洞山过水偈曰:‘切忌从佗觅,迢迢与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头曰:“若与么,自救也未撤在。”师又曰:“后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曰:‘道甚么?’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头喝曰:“尔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曰:“佗后如何即是?”头曰:“佗后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师于言下大悟,便作礼起,连声叫曰:“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义存向岩头举以前见盐官、洞山、德山问答机缘,被岩头一一给以破斥,使义存心中所有情见执著,一切思维推理、妄想葛藤一时顿断。到此,义存禅师才彻底地明心见性,识本地风光,前只是“桶底脱”,而此时才是完全打破桶子,粉碎虚空,自此“罢探沧溟,身役心闲”。行住坐卧,一切自在,随缘任运。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上一条新闻:有明法师下一条新闻:不如蜜多尊者

你可能喜欢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